Tag: 后场

  • 这就是前西甲球员的实力吗?梅里达长传精准制导,周通挑射破门

    1BSPORTS 1B体育 8月15日讯 天津津门虎对阵长春亚泰,比赛第57分钟,梅里达后场的长传,周通禁区直接右脚挑射破门。

  • 常在河边走,哪有不湿鞋!诺伊尔后场玩火,法兰克福扳回一球

    1BSPORTS 1B体育 8月6日讯 德甲新赛季揭幕战,拜仁客场对阵法兰克福。比赛第63分钟,诺伊尔后场玩火送大礼,想秀过人反被断,穆阿尼抓住机会扳回一球!目前,拜仁5-1领先法兰克福! (夜神)

  • 三维弹球?曼联后场出球连续失误被断球

    1BSPORTS 1B体育 8月7日讯 英超首轮,曼联vs布莱顿,下半场刚刚开始,曼联后场出球连续失误被断球 (迪克派)

  • 滕哈赫又要骂人了!弗雷德后场传球失误,直接传给禁区内对手

    1BSPORTS 1B体育 8月7日讯 英超首轮,曼联主场对阵布莱顿,比赛上半场,弗雷德后场传球失误,直接传给了本方禁区内的对手。

  • 上来就玩心跳!达洛特开场10秒失误,特罗萨德抽射击中边网

    1BSPORTS 1B体育 8月7日讯 英超首轮,曼联vs布莱顿,上半场开场10秒钟,达洛特后场失误,特罗萨德抽射击中边网

  • 马丁内斯球探报告:“屠夫”改善红魔后场结构,身高不足缠斗来凑

    以5500万欧+浮动条款的价格签下利桑德罗-马丁内斯,滕哈格对曼联中后场构建的整改,完成了关键一步。 作为一名矮个后场多面手,马丁内斯的优缺点非常明显:单兵防守素质出众,缠斗侵略性拉满,位移速度可以带来保护覆盖,同时,作为稀缺左脚中卫能带来较强的出球能力。同样,不足180cm的身高也让他很容易成为对手的“轰炸打击”对象。 马丁内斯在荷甲的数据堪称“炸裂”,但由于平台差异,诸多关键输出在欧战层面呈现出了较大幅度的波动。因此,本文对马丁内斯的分析范本主要集中在欧战,同时,阿贾克斯最近3个赛季在欧战对手的“多样性”,给分析马丁内斯带来了非常好的“范本”。 从内容上来说,马丁内斯较为出色的持球与跟防素质不再赘述,把分析重点放在他的对抗与出球的个别环节上。 【低调敏感但充满侵略性,在贾府上位顺应滕哈格变革】 生于阿根廷瓜莱圭的马丁内斯家境贫寒,早年接受采访时他就直言,儿时他就懂得“饥饿的滋味”。因此,他非常珍惜如今的生活,对家人体贴,也很乐于帮助他人。甚至在一些报道中,会出现他“对诸多不公现象很敏感”的字眼。 像很多阿根廷孩子一样,自小对足球充满热爱的马丁内斯,有着自己的偶像。他曾将特维斯、梅西等人当做自己前进的动力,但儿时的第一个偶像,是曾在曼联效力的阿根廷后卫海因策。 在纽维尔老男孩成名后,马丁内斯并没有着急离开阿根廷,在欧洲青训体系里完成进阶。一方面,他急需一线队比赛来提升自己,另一方面,作为“scorefutbol”经纪公司的最大潜力股,要选择最好的职业生涯规划。因此,他在2019年选择了有塔利亚菲科等老乡在队的阿贾克斯,而前辈们,则帮助性格有些害羞的他,更好地融入了荷兰豪门。 性格上内敛,并不意味着马丁内斯在球场上“优雅”。身材上的劣势(身高有175cm与178cm两种说法),让他的球风充满了斗志与侵略性。到队不久,他就被阿贾克斯队友冠以“屠夫”的绰号。踢球的侵略性,展现的淋漓尽致。 马丁内斯在2019年夏天到队就迅速得到重用,是因为球队恰逢整改:后德里赫特时代,舒尔茨被寄予厚望,但他的移动能力存在不足。同时,左中卫布林德也存在移动短板,这让马丁内斯凭借着出色的覆盖与缠斗能力,迅速在后腰位置上位。 后续之所以被拉回中卫,一方面是欧冠对阵切尔西(兰帕德治下)的那场4-4进球大战,让滕哈格意识到后场机动性必须要补充。另一方面,是球队人员流失下需要进行体系整改。前场阿莱、博古伊斯等人加盟、安东尼的爆发,让球队阵型的前提趋势异常明显。这意味着后场不仅需要对抗,更需要速度。 马丁内斯与廷贝尔的双“小个”后卫,以及身前搭配格拉文贝赫、阿尔瓦雷斯的后场体系,全面建立。 【身材短板下受压无法避免,马丁内斯用技巧完成适度弥补】 足球这种充满对抗的竞技运动,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严苛。因此,矮个球员的生存环境,或者说位置上的“不兼容”,越来越明显。 马丁内斯过往三个赛季在荷甲的高空球对抗,成功率均超过了55%,上赛季更是高达71%,异常夸张。但在欧冠层面,三个赛季的对抗成功率分别是50%,28%,64%,波动非常大。这种波动不仅出现在高空对抗层面,在地面对抗、传球等数据上,差异也非常大。比如,20-21赛季马丁内斯的长传成功率是28%,21-22赛季却是62%。 但可以确定的是,马丁内斯因为身高的短板,在高空球的冲击下,会呈现出问题。 图1+2+3:马丁内斯在对方的高球轰炸下,无法规避身高劣势 这种应对高空球,尤其是传中时的无力,是马丁内斯无法绕开的话题。在舆论生态较为恶劣的曼联,问题会被全方位的放大。上赛季欧冠淘汰赛面对本菲卡,表现出色的马丁内斯被舆论记得最清晰地,不是他面对努涅斯、拉法等人冲击下的不俗发挥,而是他与廷贝尔这对矮个中卫,在定位球防守上被努涅斯头球得分。 同样可以肯定的是,马丁内斯的高空球对抗数值并没有太大的“水分”。因为,他的对抗方式与技巧,很有特点。 图4+5+6:马丁内斯代表性的高空球对抗 利用自己的上肢力量、缠斗能力去干扰对方的重心,导致对方前锋很难完成有效起跳,这是马丁内斯的技巧展现。同时,作为后卫,在“破坏”为主的防守原则下,马丁内斯并不寻求高空球的“控制”。这种适度拉开距离下,依靠跑动完成起跳可以进一步增加高空球对抗与破坏的成功率。 当然,即便是马丁内斯具备这种技巧,但面对哈兰德这种级别的前锋,他依然在高空球对抗上处于下风。这也是为什么他在21-22赛季欧冠面对哈兰德时,地面对抗效果显著但两回合高空球对抗成功率下滑的关键因素。 【对抗与缠斗素质出色,马丁内斯可提升红魔高大后场机动性】 滕哈格在后场球员的选择上,非常有针对性。南美球员在球场上“小伎俩”的运用,在马丁内斯与阿尔瓦雷斯等人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。 马丁内斯速度快、下脚准,而且,非常善于捕捉裁判的尺度。因此,在过往两个赛季的欧战中,他频繁在比赛中与对手肉搏,但场均犯规数据却不足1次。 图7+8+9+10:马丁内斯的对抗与犯规选择,非常“鸡贼” 面对跑动能力出色的努涅斯,马丁内斯在卡位选择上先上身体,完成限制。后续更是让努涅斯在他的不断“搂抱”下心态失衡,踢人拿到黄牌;面对体格大他一圈的亚特兰大中锋萨帕塔,马丁内斯在不可能拿球的情况下选择了身体对抗;同时,面对哲科等成名已久的中锋,马丁内斯在防守以及犯规限制上,都展现出了自己的特点。 索肖时代,曼联曾因为“君子足球”备受诟病。在后基恩时代,曼联中场曾尝试引进施耐德林这样的球员去提升硬度,但效果并未达标。马丁内斯的到来,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滕哈格对此问题的整改。 更为关键的是,马丁内斯是一个小个子球员,对于曼联整体高大的中后场来说,有着非常好的补充。 图11+12:阿贾克斯的整体回收速度,以及马丁内斯的后续跑动与扫荡 滕哈格治下的阿贾克斯,中后场排满小个,为的就是球队在压迫对手时,增加回追的速度与人数。马丁内斯作为一个关键的“跺后”点,他的回收速度是非常明显的。同时,即便是高空球对抗哈兰德失败,他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跑动与缠斗,去提升防线的保护。 【出球能力出色,但马丁内斯被忽视的是他“敢传”】 出球是马丁内斯的一大优势,而且,作为一名左脚中卫,他的出球能力也是他“转会费溢价”的重要因素。 图13:马丁内斯上赛季欧冠的“长球”数据 上赛季欧冠,马丁内斯在传球(成功率92%)、长传(成功率62%)、过顶传递(成功率73%)上表现出色。这说明,他的传球技术非常扎实。 图14+15+16:马丁内斯的出球能力着实不俗 作为后场的关键一环,马丁内斯在诸多场景下,带来的不仅仅是梳理球权,还有他精准地传递。大范围转移、低平球直塞都非常拿手的他,还可以依靠自己的柔韧性,在“扭身”状态下完成传递。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,更不存在完美的球员。马丁内斯过往3个赛季,在19场欧冠中一共有13次后场出球被断,其中,有4次出球失误被对方完成射门。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,但在关键时刻会“暴雷”的隐忧。这一切,都因为马丁内斯冷静形态下,对于自己出球的“自信”。 说白了,就是他很“敢传”。 图17+18:两次充满“风险”的传递,可以诠释马丁内斯的“敢传” 【结语】 在曼联追逐廷贝尔失败后,马丁内斯的加盟被很多人打上了“B计划”的标签。而5500万欧+浮动条款的身价,也被看做是溢价转会。不过,决定球员市场价值的,并不仅仅是硬实力,还与供求关系息息相关。滕哈格对于后场小个后卫的追逐,让前东家阿贾克斯有了要高价的机会。 同时,作为“scorefutbol”经纪公司的头牌,马丁内斯的转会也有了额外的影响因素。毕竟,该经济公司的“二号人物”是目前在美职联效力的32岁中锋古斯塔沃,指导身价位540万欧元。通过一名强援打开英超市场,是该经纪公司突破瓶颈的关键操作。这也是维拉新援卡马拉,在得到桑保利与马赛全方位信任、呵护下,依然想征战英超的关键因素。毕竟,他的经纪公司“SAMI”,在输送了苏马雷到莱斯特城后,需要后续操作。 马丁内斯值不值得,需要未来检验。 但可以确定的是,马丁内斯的加盟,是滕哈格在曼联灌输自己理念并整改红魔中后场生态的关键一环。从朗尼克到滕哈格,曼联在重建中呈现出的“拥抱大陆”趋势,需要不断地“赌”。即便是马丁内斯在英超打中卫效果不佳,那上提到后腰位置,依然可以给曼联的双高中卫以及中场的机动性缠斗,带来巨大帮助。 让马丁内斯这笔交易变得值得,关键因素不仅仅是发挥他的出球、扫荡、缠斗以及机动性,还关于在英超这个激烈战场中,他的身高劣势如何不被对手疯狂高空球冲击。 相关阅读:不补“对抗强点”补传控,红魔引进埃神,滕哈赫新框架呼之欲出? (开水没温度/本文谨代表个人观点)

  • 不补“对抗强点”补传控,红魔引进埃神,滕哈赫新框架呼之欲出?

    虽然罗马诺在7月4日就对埃里克森加盟曼联一事,发表了标志性的“here we go”,但曼联直到北京时间15日晚,才最终官宣丹麦球星加盟。 在引进德容受阻的情况下,红魔签下埃里克森,算是B计划吗?答案可能是否定的。要不然,红魔也不会早早敲定埃里克森的情况下,依然跟巴萨陷入肥皂剧般的拉锯之中。曼联签下埃里克森的逻辑,以及接下来的使用策略,注定撇不开滕哈赫的“建队思路”。不补充他体系至关重要的“对抗强点”,却选择增加中场传控元素,有曼联阵容暂时难以“大动”的掣肘在内,但我们更该思考的,是滕哈赫的思路是什么呢? 我们先用较长的篇幅介绍滕哈赫的逻辑与治下球队的运转思路,再结合曼联的“引援顺序”,来看待埃里克森的定位。可能观感上并不是介绍埃里克森,但归根到底,诸多考量都与埃里克森等新援(官宣或全力引进中)息息相关。 【滕哈赫频繁招纳旧部,建队逻辑可捕捉轨迹】 新CEO阿诺德与新帅滕哈赫携手的第一个夏窗,是曼联再度重建的关键时期。既然选择了滕哈赫,那阿诺德就会给予足够的耐心,以及建队层面的支持。 虽然滕哈赫面对媒体说出了“自己的哲学不重要”,但却经不起推敲。 一方面,曼联的主要引援目标,均有浓厚的阿贾克斯以及荷兰“痕迹”。廷贝尔、L-马丁内斯、德容、埃里克森全部“产”自阿贾克斯,已经官宣的马拉西亚,也是来自荷甲,而且曾得到滕哈赫的赞扬。滕哈赫的引援,“用熟”的轨迹非常明显。 另一方面,曼联是一家英式思维浓厚的俱乐部,前任朗尼克在“思维整改”上,已经触动了太多且遭遇到了较为强烈的阻力。滕哈赫如果在媒体面前过分“纠结”自己的理念,显然不利于他开展工作。职业足球的水并不比职场“浅”,场面上的话,有时候听一下就可作罢。说话太直的人,往往最先碰的头破血流。 滕哈赫的体系堪称特殊又极端,因为他几乎是欧洲足坛少有的“后场小个带动”的体系。这对于诸多球队,尤其是曼联来说,是非常陌生的。从媒体方面此前的报道来看,多米尼克-乔丹上任曼联大数据部门后,与球探部门在上赛季合力整理的引援名单,并未在滕哈赫的梳理下得到积极地反馈。最具代表性的例子,就是德容是曼联中场引援的“A、B、C计划”。 因此,滕哈赫得到阿诺德支持后,在转会市场上招揽旧部,争取让自己的理念尽快得到贯彻,就非常符合逻辑。 【18-19赛季的辉煌后,滕哈赫新体系的改进搭建】 小个后场带动体系下,滕哈赫理念的运转有着更加清晰地“前后场强点带动8人传控”特点。核心目的,就是一前一后的两个强点保证攻防对抗,然后让皮球快速的运转起来,在对手的不断位移中,找寻空当进行打击。中路渗透、肋部配合、纵向冲击、边路传中等套路,用的都不少。 这个体系运转流畅的基础,是前、后场的对抗强点。甚至可以说,这两个强点是兜底元素。 18-19赛季里,阿贾克斯后场的对抗强点是德里赫特。在他离队加盟尤文后,滕哈赫针对性的提拔了模板相似性较多的舒尔茨。舒尔茨虽然展现出了潜力(曾与利物浦传出较多绯闻),但综合对抗实力、运动能力与德里赫特存在差距。即便是德里赫特在尤文并未兑现预期,但“引援老辣”的拜仁准备重金将其招致麾下,说明了非常多的问题。 因此,滕哈赫开始着重增加后场的机动性与中场的缠斗能力。 带来的直接变化,就是19年夏窗加盟的L-马丁内斯快速上位,打了一个赛季后腰后,被拉回中卫。原因?L-马丁内斯能迅速上提破坏,且对抗综合素质不错;具备超强缠斗能力的墨西哥后腰阿尔瓦雷斯,毫无悬念地得到重用。紧接着,因为中场新星格拉文贝赫的崛起,可以用他的对抗属性保护后场,同样作为小个中卫的廷贝尔也逐渐压过舒尔茨。中场对抗,后场提供扫荡与速度的思路,安全展现出来。 先不说优缺点在哪,但实质上,后场两个小个中卫搭档一个阿尔瓦雷斯的后场三角体系,成功搭建。 随着塔迪奇、范德贝克、齐耶赫与全面边锋的前场体系被拆,阿贾克斯在欧战中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。最主要的体现,就是上赛季欧冠小组赛末轮主场负于亚特兰大,以及接下来欧联杯八强战被丰塞卡的罗马淘汰。年轻的布罗贝虽然在客战罗马时有进球,但前场他很难去支撑球权对抗。因此,阿贾克斯迅速敲定了在西汉姆郁郁不得志的阿莱。 前场有了阿莱之后,进一步缓解了塔迪奇年龄增加后带来的问题。同时,安东尼的横空出世、克拉森这个技术流“跑狗”的回归,以及格拉文贝赫上位、博古伊斯的加盟,让攻防体系完成了纸面上的丰满。后场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托底,前场有对抗有技术,阿贾克斯的进攻又开始流畅运转起来。 可以说,一前一后两大对抗强点,是滕哈格体系的“托底元素”。 【曼联的阵容结构,与滕哈赫理念存在的矛盾】 曼联的阵容结构存在较大的问题,已经毋庸赘述。此前备受指责的索肖,在20-21赛季捏合出的“环环相扣”体系,堪称最优解。只是,在后续多方面的原因下,一切无以为继,索肖也在混乱之中狼狈下课。 滕哈赫要求皮球能流畅运转,这要求全队都要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以及有球时的柔韧性。这一点上,曼联并不达标。高大球员太多,而且球员大多是单项素质优秀但全面性的缺失。 曼联中卫上对抗的强点比较稀缺:马奎尔正面防守能力顶尖,但柔韧性、转身、速率存在较大的短板。瓦拉内、林德洛夫具备出球能力,但也不精于体格对抗。拜利的情况最为明显,玻璃属性太重而且不稳定。老伤号琼斯以及连续外租难以觅得机会的图安泽贝,已经很难进入首发序列。 前场问题更加清晰:缺乏球权对抗能力。上赛季中,C罗与卡瓦尼两名老将一起登场,才能捏合出全能中锋的全部素质。拉什福德、桑乔、B费的孱弱对抗能力已经毋庸赘述。现阶段来看,埃兰加与保持饥饿感的马夏尔,才能在一定程度上“复制”C罗与卡瓦尼能带来的综合对抗素质。 所以,在第二场季前赛中,滕哈赫直接就派上了埃兰加与马夏尔。 当阵容结构与自身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后,滕哈赫的策略选择非常值得思考:是先引进前后强点,还是先搭建框架?滕哈格选择了后者。毕竟,曼联在锋线存在巨大“元素缺口”的情况下,始终没有中锋的引援目标。 【引援顺序与热身赛人员搭配对比,埃神是滕哈赫中场补强的重要一环】 从“时间线”上来看,较为权威的媒体给出曼联引援的先后顺序是:廷贝尔、德容、埃里克森、马拉西亚、L-马丁内斯。马拉西亚是增加后场机动性并瞄准未来的“半成品彩票”,但廷贝尔、德容、埃里克森却是后场的关键布局。 L-马丁内斯是引进廷贝尔失败的B计划。毕竟,从曼联中卫的综合对抗素质来看,马奎尔是最强的。他来搭档新援小个中卫的话,选择右中卫廷贝尔,那马奎尔大概率就是打他熟悉的左中卫;廷贝尔交易失败,选择其搭档L-马丁内斯,那马奎尔就去右中卫。毕竟,在朗尼克时代,马奎尔就来到了这个位置,并展现出了很好的出球效果。 从热身赛来看,拖后负责接与传的控制型后腰弗雷德,提供覆盖与策应的前提中场小麦,表现都不达标。甚至,在观感上还不如小齐达内与萨维奇这两名小将。 德容与埃里克森能带来的是什么?有效的接、传、控,以及跑动下的策应与出球。 因为布斯克茨的存在,德容始终在巴萨踢得别扭,即便是他已经从加盟巴萨初期可以回防到禁区的后腰,变为了正中场。不过,作为“高阶中场”的德容,他从容的接、传、“洗”球,以及通过自己节奏带来的推进,是这支曼联破开对方压迫的稀缺因素。 埃里克森具备出色的脚法,也具备跑动能力,但速度与摆脱能力较差。因此,不能把他看做前腰,与B费存在相似性,但有较大的不同。 他最适合的位置,是球队前场终结“三人组(射手、边锋、前插的中场)”外的第四人,是在外围利用出球去打击对方的那个。而且,在经历了热刺后期的欲望下滑,以及在国米时代提升侵略性后,他来到了布伦特福德。在这里,他为体格、速度较为出色的布伦特福德,提供了非常稀缺的组织与传球元素,而且,他依然在线的跑动与技术,能不断在空当中制造威胁。 【极端传跑下埃神大概率上位,中场结构引发“前后”动荡】 L-马丁内斯已经接近官宣,一旦德容再顺利谈妥,那滕哈格中后场的体系框架,就非常清晰: 马奎尔带来对抗,L-马丁内斯负责机动性与扫荡;边后卫交替内收下,弗雷德与小麦只能二选一,根据对手来决定中场是增加对抗还是覆盖;德容主导破高位推进,埃里克森/B费在攻击组身后进行有球调度串联。增加技术元素,可以进一步弥补拖后后腰的有球能力不足,让“8人传跑”体系,能较为流畅的运转起来。 毕竟,从热身赛的实际情况来看,弗雷德、小麦是踢得最为挣扎的两个人。 这个看起来简单的描述,却有着非常复杂的情况。而且,首发选择与曼联位置上的人员储备会产生近乎不可调和的“矛盾”。 第一,瓦拉内、林德洛夫、拜利等中卫的使用率。拜利这种缺乏持续输出的中卫,大概率定位替补,但林德洛夫与瓦拉内的使用率一旦不足,会带来一定的影响。规避手段,就是让L-马丁内斯回到后腰。这样的话,就是后场维持双高中卫,后腰增加扫荡输出。 第二,埃里克森一旦被当做控制型中场且德容位置稳固,B费的位置大受影响,而且,范德贝克的生存空间会进一步降低。在这种情况下,只能选择将他们前提。而现实情况是,曼联如今的锋线非常“臃肿”:桑乔、拉什福德、马夏尔等人不用说,上赛季逐渐上位且能带来跑动与对抗的埃兰加,以及佩里斯特里、迪亚洛等年轻小将,该何去何从? 而且,C罗在缺少下家的情况下,很有可能不会离队。形成的局面,就是前场元素太多,捏合困难异常大。 可以预见的是,一旦德容正式加盟,曼联前后场势必会有较大的人员流动。转会与外租的结合使用,是必然。 【结语】 正如天空体育记者Dharmesh-Sheth所说的那样,红魔对于这笔引援“非常耐心”。而这种耐心,也是重要性的体现。 作为一名成名已久且经历过“重病”的球星,埃里克森未来的健康状况还是让不少曼联球迷担忧。但古铁雷斯(纽卡)、阿比达尔(巴萨)、切赫(切尔西)、劳尔-希门尼斯(狼)、卡索拉(阿森纳)等“成功例子”在前,且埃里克森又在上赛季的英超中打出过不俗的发挥,足以让红魔上下对这笔引援保持乐观。 热身赛首轮对阵利物浦,曼联开局打出的数次快速传跑,与对阵墨尔本胜利时的生涩配合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曼联阵容结构与滕哈赫理念上的冲突,是肉眼可见的。滕哈赫瞄准“旧部”的大肆招揽,根本原因还是想用新援带动全队,让理念得到更迅速的贯彻。而他舍弃前后对抗强点引进,并在建队中增加中后场元素的操作,能否让曼联打出他想要的快速又流畅的配合,还是未知数。尤其是,在难度最大的英超赛场! 同样不该忽视的,还有曼联如今阵容结构,在最大限度上掣肘了滕哈格理念的实施。因此,他暂时不补充前后对抗强点的操作,很可能也是无奈之举。 (本文谨代表作者个人观点)